剛剛被罵了,被罵的當下我沒說話,但睡覺前突然很想寫個文章回嘴:「多少人看不懂我和媽媽的專訪?」
和媽媽的專訪中,我說到:我想活的是黃山料的人生,而不是媽媽的兒子的人生。
這個主題被隔壁鄰居阿姨看到,鄰居說我不孝,還說她本來覺得我很優秀,看完之後對我很失望:
「等你有小孩之後你一定會後悔。」
「你看起來這麼乖,沒想到這樣,你媽媽很悲哀。」
「如果我女兒這樣,那我乾脆不要生。」
她根本沒有看懂啊⋯,專訪是在講相愛的母子,因為對愛的詮釋不同,造成雙方壓力:母親勒索,兒子逃避。
傳統的母親,新時代的兒子,
兩者觀念不斷衝突也找不到平衡。
當愛造成負擔,兒子藉求學而逃離家,10年光陰分離,讓孩子與母親越來越遠,遠到不知道該如何繼續相愛的遺憾。
母親記得的兒子,是童年時期會與她一起追劇、一起睡覺,互道晚安、撒嬌的兒子。 兒子卻距離那個童年至少10年之遠,他忙著應付人生、工作、賺錢,回家的次數少了,電話接起來,話題漸漸沒有了。
不過,透過本次專訪,彼此說出心裡話,雖然雙方都不會改變,媽媽依舊不懂兒子,兒子依然想追求自己嚮往的人生。不過這不代表不愛啊!
因為這則專訪,我們說了許多從未對彼此說的話,媽媽認識我的世界,我也學習媽媽的想法。
我並不是要跟全部媽媽當敵人,許多媽媽覺得她們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孝道被踐踏了。我認為對父母好,是必須的,但前提是「每一個人都該優先照顧好自己」。
你有沒有想過,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,他有自己的人生,會有自己的伴侶,有自己要的愛情,有自己理想的家的模樣。他要的生活,不一定契合妳的價值觀。
這不代表孩子不愛妳,只是他也終將成為一個大人,有自己自由人生的大人啊!
媽媽妳已經做得很好了,當孩子長大了,孩子的行為不如你所願,妳能做的只有理解,接納他所愛,接納他是一個獨立個體,而不是妳思想的附屬品。
身為孩子的我們,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,賺錢給自己,養自己的家,如果真的還有餘力,才來照顧父母。
而我們也希望,父母自己照顧好自己。父母如果愛孩子,也不會想拖累孩子。身為孩子的我,也很努力的一個人站起來,不想再給父母一點負擔。
若每個人都能照顧好自己
自己完整了自己
我們也才有能力再去照顧別人,對吧?
.
.
.
#鄰居阿姨我知道妳看得到
.
山料與媽媽的專訪:
https://youtu.be/gQdCGA0pMcI